《贵州日报》发表学院专刊:七秩芳华正青春 匠心筑梦向未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奋力建设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应粮而生,发轫黔中大地;因食而兴,筑梦民族复兴。
作为贵州省粮食人才培养的摇篮、贵州省唯一一所食品类高职院校,创建于1953年的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伴随新中国一路成长,历经七十年始终弦歌不辍,初心如磐。
从粮食学校到食品职院,从服务粮食安全到践行大食物观,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到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一代代粮食人以梦为犁、不辍耕耘,一批批食品人胼手胝足、奋进不息,将学校改革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在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奋斗赞歌。
从中职到高职:在立德树人中践初心
翻开历史册页,学院的每一次重大抉择与改革前行,始终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
1953年,在新中国开始着手“三大改造”、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贵州省对粮食人才的需求,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前身,贵州省粮食干部训练班在贵阳市中华北路应运而生,承担起培训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干部职工的使命,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粮食教育的先河。
此后70年间,学校几易校名、数迁校址,办学历程历尽艰辛——
1954年,贵州省粮食干训班迁至黔灵西路146号办学;1956年,贵州省粮食干部训练班升格为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同年校址迁至瑞金南路33号;1958年,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并入贵州省财经干部学校;1959年,粮食部上海粮食干部学校迁黔支援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建设,并于次年成立贵州省粮食学校,开启了干训和中专相结合的办学模式;1961年,贵州省粮食学校并入贵州省商业学校;1964年,学校在花溪上板桥复校后,先后更名为贵州省粮食职业学校、贵州省粮食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贵州省粮食学校,1970年学校停办改厂。1976年,贵州省粮食学校在瑞金南路33号复校。
改革开放后,学校逐渐进入稳步发展期,在办学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1983年,贵州省粮食学校与新建的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合并;1994年,学校提前应对粮食经济体制改革,更名为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并先后于1997年至1998年间成立了遵义分校、黔南分校和黔东南分校,2002年,学校与贵州省贸易经济技工学校合并;2017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经研究批复,同意在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同年6月,学院主体迁至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桃林路1号办学……
栉风沐雨七十载,一路走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初心,不断提升贵州粮食食品行业人才队伍水平,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尤其自2017年升格高职以来,学院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将人才培养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校70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80%以上成为了贵州粮油食品战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少毕业生成长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或业务技术骨干。
从建校初期教师学员不足百名,到在校师生超过11000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花溪上板桥复校白手起家,师生以干打垒的方式修建校舍宿舍,到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各类实训基地、科研机构争相落地;从最初单一的粮食行业办学,到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如今的食品职院,在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改革发展的思路,积极谋划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科布局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攀升。
铸大国工匠,育时代新人。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学院现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军院校、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先后荣获首批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中专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等100多项称号,广大师生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斩获省部级以上荣誉200余项,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师生满意度、幸福感显著增强。
从粮食到食品:在“国之大者”中担使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
作为贵州省粮食教育的开先河者,自成立以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便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自身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在做好粮食行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从早期参与国家粮食教材编写,奔赴省内各地开展种子采集、秋征工作,到如今面向社会开展农产品检验、仓储管理等长短期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粮食安全宣传教育等,学院始终情系粮食、志在粮安,对粮食的重视早已镌刻在一代代粮食人的基因里。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先后创办了贵州省粮食综合服务公司、贵州华昌巧克力食品厂等校办企业,其中贵州华昌巧克力食品厂生产出20多个巧克力品种,填补了贵州省巧克力生产的空白,为全省食品产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均衡,成为了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题中之义。
与“食”俱进,顺势而为。升格高职后,学院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和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藏粮于技”、奋力推动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的同时,紧扣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好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进一步服务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凝练学科特色,逐步构建形成以粮油食品工程类专业群为龙头,财经商贸类、信息工程类、机电与建筑工程类、文化艺术类专业相互支撑、科学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同时积极实施黔匠培养工程,持续抓好黔菜、黔酒、黔粮、黔茶、黔药等黔系列人才培养,为贵州大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充分发挥黔菜研究院、薏仁米研发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果酒研发中心等8个科研机构的作用,不断深化科研改革,推动成果转化,在灰树花与天麻发酵技术,水果、南瓜、薏米白兰地酿造技术,食用菌菌酱、菌宴加工技术等食品加工类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已转化为贵州地标性生态特色食品。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在传承和发展粮食文化的基础上,学院创造性地构建“一核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食品文化育人工程、民族文化育人工程,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香思”校园文化品牌越发响亮。
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2022年先后成功协办“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及职业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承办“中国-东盟学生美食烹饪大赛”,2023年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东盟智慧粮食大数据服务与管理产业国际高端论坛”。此外,学院还与泰国正大集团共建了正大黔菜研发中心,积极筹建黔菜学院泰国分院,同时与菲律宾安蒂格大学等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放办学步伐不断加快。
恪尽天职、勇担使命,70年办学历程,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不仅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历史性跨越,更以自身鲜活生动的实践,在贵州粮油食品事业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跟跑到领跑:在乡村振兴中建新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连续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按照“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主动融入中央、省委决策部署。
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2017年刚升格高职的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面对新时代的“新考卷”应当如何落笔、如何作答?
在“一县一业”中立意,在乡村振兴中开局!
2020年以来,学院围绕乡村振兴办学,把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作为检验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近三年来,学院更是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通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不断树牢“黔字号”理念、培养“黔字号”人才、开展“黔字号”研发、服务“黔字号”产业,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紧扣“一县一业”推行标准化研究、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学院扎根贵州大地办教育,已先后与清镇市、兴仁市、剑河县、织金县、赫章县、黔西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等15家政府单位合作,在服务黔菜产业、水果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服务药膳食材产业的实践中,扎实推进自身改革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融合发展,着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产业多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截至目前,学院已研发剑河食用菌菌酱、兴仁薏仁米口服液、清镇鸭池河酥李白兰地、织金南瓜白兰地、赫章天麻口服液等各类地方特色产品20余种。其中,剑河食用菌深加工案例还曾获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优秀案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022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进行多次宣传播放。
与此同时,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着力搭建产教融合发展“立交桥”,将产教融合从“产教”二元结构演变成“政产教农金销售”“六方融合”,使产教融合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发展“双主体”,依托“七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学校工厂一体、教室车间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学徒一体、作业产品一体、知识技能一体、传承创新一体)探路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孵化器”,先后成立黔菜学院、酿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学院、阿幼朵艺术学院、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学院等15个产业学院,切实将招生、就业、培养放在了产业链上。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院走出了一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形成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衔接”,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食品职院模式。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赵广美对学院的产教融合作出如是评价。
大道如虹,行板如歌;峥嵘七秩,芳华待灼。在奋力办成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道路上,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蹄疾步稳、渐臻佳境。
来源:贵州日报
责编:姚源清
二审:施辉相
三审: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