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专生处于青少年期,这是个体发展的一个急剧转变时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多数青少年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体验到焦虑、紧张、恐慌与不安。
因此,正确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针对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供各位同行指正:
一、以“民主、平等、有效沟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班级管理环境。
在职业学校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如果老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哪怕是为学生好的愿望,也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师生关系,结果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以民主、平等有效的沟通,无疑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提倡学生写周记,这无疑是作为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将一周在校学习生活的烦恼、喜悦记录下来,允许学生随心所欲的写,不做硬性规定。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的在周记中与学生对所述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对于学生所提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班主任应经过充分准备后利用班会课、自习课等时间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和沟通,提倡畅所欲言。
二、正确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我不行的不健康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否定自己,彻底放弃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学习监控的辅导等。其中学习方法和策略辅导,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三、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对经过努力达不到的目标不要过分苟求。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生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能力的优、劣,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奋斗目标适当,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奋斗过程的快乐,也会体验到目标实现时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我愉悦程度,保证心理健康发展。做为班主任,必须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能力优势,不要在公开场合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
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采取积极的态度化解心理负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是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化解留在学生心里的积怨,使之能够正确对待父母的决定。
五、对学生进行社交生活辅导。
对于中专生来说,大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而半独立生活,渴望与师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应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六、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七、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和生理保健知识。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依赖于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
对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卫生教育,可利用班会、讲座、板报等进行宣传,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传授一些生理保健知识,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同时正确讨论男女同学应该在交往中注意的尺度,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心理素质关系到青少年的人格是否健全,品质是否优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身心功能协调稳定的健康状态,走上社会后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下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